2020-05-18 10:57:23 湖南教师招聘考试网 //hn.huatu.com/ 文章来源:湖南华图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卷2(小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 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我国的( )。
A.《中庸》 B.《大学》 C.《论语》 D.《学记》
2.张老师课前宣布:“今天讲课的内容非常重要,讲完后当堂进行测验。”随后学生精神抖擞、全神贯注地投入听课,课堂秩序井然。这种情况下形成的纪律属于( )。
A.自我促成的纪律 B.任务促成的纪律 C.规则促成的纪律 D.集体促成的纪律
3.小伟的妈妈正在准备晚饭,小伟放学回家刚进门就闻到阵阵饭菜的香味儿。可是过一会小伟就闻不到了,这种现象属于感觉的( )。
A.适应 B.联觉 C.统合 D.对比
4.小颖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经常会觉得自己陷入了“怪圈”不会再进步了,甚至觉得自己突然退步了。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
A.挫折现象 B.回退现象 C.抑制现象 D.高原现象
5.学生聪聪认可自己的实力与成绩,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自信、独立等特质,渴望得到审视与评价,重视名利,一旦这种需要得到满足,聪聪就会感到自信,否则就会产生自卑或叛逆,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聪聪的行为属于( )。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安全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6.鲁班爬山时,手不小心被一种丝茅草割破,草叶边缘的毛刺就是“利器”,锯子的雏形就这样产生了。这种创造活动的心理影响机制是( )。
A.功能固着 B.迁移 C.定势 D.原型启发
7.很多学生都认为只要他们有较高的学习动机,就能取得好成绩。但其实,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是( )。
A.倒U型曲线关系 B.U型曲线关系 C.线性关系 D.W型曲线关系
8.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和空间上的流动都要借助于教育,这说明教育具有( )。
A.创造文化的功能 B.文化传递和保存的功能
C.文化的选择功能 D.文化的提升功能
9.( )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体现,也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A.备课 B.上课 C.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D.课外辅导
10.学校管理的基层组织、基本的教育单位是指( )。
A.班级 B.班集体 C.兴趣小组 D.班委
11.教师上课提问时,有的学生急于表现,甚至没有弄清题意便抢先问答,这类学生的认知风格属于(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12.医生通过观察、号脉能诊断出患者的病情,这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征( )。
A.直接性 B.间接性 C.广阔性 D.创造性
13.低年级的小明擅自离开座位王老师不予理会,转到表扬那些坚持不动的学生,小明也不会擅自离开座位了,王老师用的是( )。
A.直接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D.间隔强化
14.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孙老师将“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拟定为教学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 )。
A.知识性目标 B.过程性目标 C.技能性目标 D.情感性目标
15.儿童思维开始逐渐的去集中化,能够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进行一些逆向的逻辑推理,是( )儿童的主要成就。
A.前运算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
16.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 )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也是科学化课程研究的集大成者,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当代教育评价之父”。
A.杜威 B.卢梭 C.拉尔夫·泰勒 D.裴斯泰洛齐
17.为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而开设的课程是( )。
A.必修课程 B.校本课程 C.地方课程 D.选修课程
18.语文老师为了让学生们对“春天”认识的更加清晰,不仅带同学们去公园观察新开的花,而且从网上下载了许多“冰水融化”“小树发芽”等有着春天气息的图片供学生们观看。语文老师的教学主要体现了教学原则中的( )。
A.创造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19.小明在考试前非常紧张,忧心忡忡,考试时不停地冒汗,总是想上厕所,发挥失常,他的这种症状属于( )。
A.考试焦虑症 B.考试强迫症 C.考试抑郁症 D.考试阵发性紧张症
20.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李老师编制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做,以判断学生的掌握程度,李老师所运用的评价方法是( )。
A.安置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22.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3.简述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原则。
三、材料分析题,请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4.材料:
学生小刚在老师上课写板书时,手指常常不自觉地敲打桌子,发出“嗒嗒嗒”的响声。有的老师警告说:“是谁?不想听课就出去!”可是这种情况总也制止不住。一位音乐老师上课时发现了这个情况,课后找到小刚。小刚怯生生地站在老师面前,等待老师批评。但是老师没有责备他,而是笑着说:“我发现你节奏感非常好。你可以参加学校的乐队,做一名鼓手。但有一个条件,你在上课时要认真听课,遵守课堂纪律,不要再敲桌子了,好吗?”小刚点点头,热泪盈眶。他在乐队里很努力,进步很快,而且上课再也不敲桌子了。
(1)案例中的音乐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体现了哪条德育原则?
(2)音乐老师的做法对你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哪些启发?请简要分析。
25.材料:
王老师讲秦牧的《土地》一文时,对其中精彩段落动情地高声朗诵: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的地方,收起缰绳,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话音刚落,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野马怎么会有缰绳?教师毫无准备,不耐烦地说:“你总爱钻牛角尖,学习成绩会好吗?”这时,学生的脸涨得通红,自尊心受到打击,欲言又止。同时,这个学生又站起来顶撞老师说:“这样的老师教学水平太差,不配当我们的老师!”
问题:
(1)评析王老师对该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
(2)谈谈教师在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时的注意事项。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6小题,任选1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1小题计分,40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为中文与社会,27为数学与科学,28为英语,29为音乐,30为体育,31为美术)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未涂或多涂均无分。
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白杨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
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辨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次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晰 伞 抚 绍 疆 陷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试对上文进行文本解读。(10分)
(2)如指导中年级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10分)
(3)为本课设计一则板书并说明理由。(20分)
27.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空间观念”的主要内容。(8分)
(2)如指导低年段学生学习这一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12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
28.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列举至少两种小学课堂常用的导入方法。(10分)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和操练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0分)
29.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要求:
(1)简要分析该歌曲的特点。(10分)
(2)如指导该年级小学生学唱该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该歌曲的学习,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20分)
30.请认真阅读下列教材,并按要求作答。
动作要点:前翻时蹬地、收腹、屈膝、举臀使身体穿过两臂慢慢下落;后翻时提臀、收腹,使身体穿过两臂慢慢回落。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说明“穿臂前后翻技术动作”的教学重点、难点。(10分)
(2)如果指导水平三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技术教学环节的步骤并说明设计理由。(20分)
31.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什么是连续纹样?(10分)
(2)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0分)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
2.【答案】B。
3.【答案】A。解析: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适应现象发生在所有的感觉中。题干中的现象为嗅觉适应。
4.【答案】D。解析:高原现象是指练习的进步是先快后慢的,到中期出现暂时停顿现象,即练习成绩保持一定的水平不再上升甚至呈下降的趋势。
5.【答案】D。解析: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基本内容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根据题中聪聪自信、独立,渴望得到审视与评价,重视名利,得出聪聪的行为属于渴望得到尊重的需要。所以选D。
6.【答案】D。解析: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者现象叫原型。题干中鲁班从丝茅草得到锯子的启发,这里的丝茅草就是原型。
7.【答案】A。解析: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8.【答案】B。
9.【答案】B。解析:上课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体现,也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选B。
10.【答案】A。解析:班级是学校管理的基层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也是开展其他教育活动的基层组织。
11.【答案】A。解析:冲动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而不习惯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全面思考,有时问题还未弄清楚就开始解答。沉思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谨慎、全面地检查各种假设,在确认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才会给出答案。
12.【答案】B。解析: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13.【答案】C。解析:替代强化是指用榜样的作用来强化学生的行为。老师表扬坚持不动的学生对小明来说就是一种替代强化。
14.【答案】D。
15.【答案】C。解析: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了去集中化,可逆性,守恒性等特点。
16.【答案】C。解析: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当代教育评价之父”是教育学家泰勒。
17.【答案】D。解析:选修课程是指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发展方向,允许个人选择的课程,是为了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
18.【答案】D。解析:直观性原则是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语文老师为了让学生们对“春天”认识更加清晰,不仅带同学们去公园观察新开的花,而且从网上下载了许多“冰水融化”“小树发芽”等有着春天气息的图片供学生们观看体现的是直观性原则。
19.【答案】A。解析:小明的症状属于典型的考试焦虑症。
20.【答案】D。解析: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二、简答题
21.【参考答案】
科尔伯格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让儿童对道德价值上相互冲突的两难情境故事作出判断,并解释作出这种判断的理由,然后确定被试道德认识发展的水平。根据被试的回答,科尔伯格把道德认识划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三个不同的发展水平。每一水平又有两个不同的阶段,共有六个阶段。即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9岁以下儿童处于前习俗水平,包括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9~16岁儿童处于习俗水平,包括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16岁以后发展到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和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22.【参考答案】
(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3.【参考答案】
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4)学生主体性原则;
(5)个别化对待原则;
(6)整体性发展原则。
三、材料分析题
24.【参考答案】
(1)音乐教学在教育过程中主要体现了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材料中音乐老师从小刚手不自觉地“敲桌子”行为中发掘出小刚的节奏感好的优点,以此鼓励他参加学校乐队,同时教育他要认真听讲遵守纪律,上课不能再敲桌子。长善救失的原则取得了良好教育效果。
(2)根据案例中音乐老师的做法,在我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会做到:
首先,作为教育者要一分为二、全面地、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其次,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红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最后,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25.【参考答案】
(1)王老师对该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是缺乏科学性的,值得我们进行反思:
首先,王老师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违反了教育性原则。在学生提出疑问时不耐烦的制止学生,批评学生爱钻牛角尖,打击了学生的自尊心,没有让学生受教育,促进学生成长。
其次,王老师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违反了客观性原则。用自己已有的思维定势忽略学生提出的问题,以老眼光看人,以势压人。
再次,王老师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违反了可接受性原则。材料中老师对事件的处理方式无法让学生接受,导致其他学生开始顶撞老师。
最后,王老师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违反了冷处理原则。没有保持冷静、公平、宽容的心态,使得自己的权威大大受损。
(2)教师在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沉着冷静面对,不要急于下结论发脾气。
其次,要机智果断应对,充分发挥教育机智,轻松幽默有效的解决课堂问题。
其三,要公平民主处理,不因个人情绪迁怒于学生。
其四,善于总结引导,把处理一桩突发事件看成一次了解班级情况、教育引导学生的机会,要允许有“突发事件”的存在,从不良事件中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维护学生自尊心。
最后,在处理课堂突发事件过程中,要注意不牵扯太多时间、经历、和学生,保证课堂教学的氛围和进度。
四、教学设计题
26.【参考设计】
(1)本文是一篇记叙文,采用了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内容含蓄,意义深刻。开篇寥寥几笔描绘出新疆艰苦的生存环境;继而通过火车上爸爸和儿女之间的真诚、质朴的交谈,描绘出边疆守卫者“白杨树”正直、高大的外形和坚强不屈的特征;最后借白杨树表达边疆战士驻守边防、建设祖国的毅力和决心。
(2)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读写“晰、伞、抚、绍、疆、陷”这6个字,掌握戈壁、清晰、浑黄一体、插嘴、分辩、抚摸、严肃、坚强的基本含义,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这段话。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课文的反复研读和学习,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体会边疆战士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无私奉献精神,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建设祖国的理想。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树的特点,体会和学习边疆战士的高尚品格;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3)板书设计
图1
设计理由:
《白杨》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文章,借白杨来表达边疆战士的思想品质。白杨生长在祖国边疆,白杨就像是驻守边防的战士:从外形来看,白杨又正又直、高大挺秀,而从内在品质来看,白杨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战胜困难不变的决心和毅力,这正是作者所要赞美的边疆战士所具有的个性品质。
所以在板书中,要详细写出白杨具有的品质,与之对应的就是以“爸爸”为代表的边疆战士,在“爸爸”眼中,自己就像白杨一样是边疆的守卫者,是祖国的守卫者,所以“爸爸”所代表的边疆战士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无私奉献的守护者形象。而在文章的结尾,通过白杨和小白杨的关系也引出爸爸希望孩子继承长辈的理想,长大后投身边防战士的行列,扎根边疆,建设祖国的美好愿景。因此在板书的最后一层,加入小白杨和儿女之间的对应关系。
27.【参考答案】
(1)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2)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操作、分类和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增强用数学思想认识事物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形象思维,感受数学美,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3)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并提问你能找到哪里有角?
根据学生汇报,在上图显示描出六个代表性的角。(2个直角,2个锐角,2个钝角)
提问:角是由什么组成的?怎样判断直角?
思考:这些角长得一样吗?你能根据它们的特点分类吗?
【设计意图】在课程开始之前,用课件展示生活着的有关角的图片,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从生活实物中找角,再从中抽象出角,既是对旧知的复习,又能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引起学生注意,并引发思考,为下一步探究指明方向。
28. 【参考答案】:
(1)a.温故知新法:运用所学过的旧知识联系新内容。
b.设置情境法:假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体会与学习,实现在玩儿中学,在学中玩儿的教学效果。
①教师语言:讲故事、讲谜语等
②多媒体:视频、图片等
③律动:咏唱(chant)、绕口令等
(2)Teaching aims:
Knowledge aims:
①Students can learn some new words during the class, such as “blackboard” and “window”.
②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basic structure of imperative sentence.
Ability aim:
Students are able to recognize communication signals through listening.
Emotional aim:
Students can learn to respect others, and their awareness of being polite can also be cultivated.
(3)Presentation
①Point to the blackboard, the window and the door in the classroom separately, and write these three words on the blackboard, then ask students to read after teacher.
②Let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meanings and functions of the new sentences by means of teacher’s description and body language. For example, teacher says to one student: “I feel very hot. Lily, open the window, please.”
③Guide the student to open the window, and express thanks to him or her.
④ Explain the function of the sentence for students, and make a new sentence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imperative sentence better.
(Justification: Through those activities, students can learn the new words, and understand the function and basic structure of imperative sentence.)
Practice
①Let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for the first time, and try to repeat it. After listening, ask the question: “Does Peter help Miss Fang open the door?” Students may answer: “Yes, he helps Miss Fang open the door.”
②Let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for the second time, and complete the sentences on the blackboard according to the tape material:
a. ( ) the door, please.
b. Look at the ( ), please.
......
③Pair work: Ask students to role play the conversation with their deskmates, and invite one group to give a representation in front of the class.
(Justification: Students can improve their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y, and they can consolidate the new words and sentences they learned today.)
29.【参考答案】
(1)歌曲特点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是由姆卡楚尔宾娜作曲、思渊洋改编的儿童歌曲,该儿童歌曲共有两种版本,分别是中文版和英文版。这是一首2/4拍,大调式,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波兰儿童歌曲。歌曲以明快舒畅的旋律,活泼跳跃的节奏,生动地表现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时憨厚、可爱的神情。歌曲四个乐句运用了旋律重复变化的手法,结构方整,其中前十六的节奏贯穿全曲,节奏明快,舞蹈性很强,适合于边演边唱。
(2)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和理解,学生能够感受舞蹈欢快的情绪,并体验双人集体舞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
通过歌曲演唱、拓展表演等方式,学生能够增强自身协调性及演唱能力。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分角色跟着音乐有表情的进行律动。
(3)新课导入
1.教师创设谈话情景:同学们,今天老师收到从国外寄来的一封邀请信,小洋娃娃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参加她的party,让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出发吧。(加律动排队走)
2.教师引导学生从音乐中走出来,思考问题:音乐停了,我们走了好远了,走的好累啊,我们休息一会。同学们快看,前面有什么?我们去问问它们在干嘛?(前面有小熊,它们很可爱、胖嘟嘟的,在等它们的好朋友)
3.教师顺势进入新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同学们,它们这么可爱,想必它们的好朋友也非常的活泼、可爱了,大家想不想认识一下小熊的好朋友呢?)
【设计意图】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给学生创设情境,有一个国外的小洋娃娃邀请他们去参加party,这个时候,带领学生加入律动整齐的排着队走。路上会碰到一个好朋友,邀请它一起去参加party,顺势引入新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肢体协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也向新课标理念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这一理念进行靠拢。
30.【参考答案】
(1)重点:前后翻时收腹、提臀、控制节奏;难点:动作连贯、协调。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初步了解穿臂前后翻技术动作的名称及完成方法,体验倒置的感受,并掌握保护与帮助的方法,90%的学生能够在同伴的保护与帮助下完成技术动作,60%的同学能够独立完成技术动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和游戏等方法,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以及腰腹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
(3)技术教学环节的步骤及设计意图
①诱导练习(垫上屈腿握棒穿越练习)
教师活动:教师演示垫上屈腿握棒穿越站起动作并且进行技术动作的讲解(仰卧于垫上,双手向上伸直正握一米长木棒,做垫上穿棒前后翻练习)。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进行模仿练习。
【设计理由】通过垫上屈腿握棒穿越练习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穿臂前后翻的技术动作要点,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②教师示范穿臂前后翻技术动作,提问引发学生思考
教师活动:老师示范穿臂前后翻技术动作,并进行引导性提问,在开始双手握杠时采用的握杠方式是什么样的?整个技术动作包括了几个环节?并根据学生回答总结补充技术动作的要点(前翻时蹬地、收腹、屈膝、举臀使身体穿过两臂慢慢下落;后翻时提臀、收腹,使身体穿过两臂慢慢回落);教师与学生配合完成保护与帮助方法的示范和讲解(保护人一手握练习人的手腕,一手托臀帮助穿杠,当腿穿臂翻下时,一手托腿帮助轻落。向回翻转时,一手握手腕一手托肩背帮助回翻,穿臂回落时,一手托腿帮助轻落。)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看老师的技术动作示范,积极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总结技术动作要点。
【设计理由】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直观感受完整技术动作,并且通过引导性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③自主练习
a.悬垂摆动练习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单杠悬垂前后摆动练习。
学生活动:根据老师的指导完成单杠悬垂前后摆动练习。
【设计理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完成技术动作的学习,为接下来完整技术动作练习打下基础。
b.一对一帮助练习,口诀强化
教师活动:巡视学生练习情况,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指导,同时给学生总结口诀(正手握杠紧又牢、双脚蹬地体后倒、收腹屈膝举双腿、快速穿过两臂间、两脚落地后屈腿、蹬地屈腿翻转回)帮助记忆动作要点。
学生活动:两名同学一组进行一对一的帮助练习,每位学生在同伴的帮助下完成三次练习,之后交换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大声背诵口诀帮助完成动作。
【设计理由】学生在同伴的保护与帮助下完成技术动作,初步体会技术完整技术动作。
c.集体纠错,强化技术动作
教师活动:老师根据观察结果纠正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动作(向前穿臂翻转有困难、向后穿臂翻转有困难、落地较重)并给出解决策略(在脚前放跳箱盖,做脚蹬跳箱盖,另一脚蹬杠,然后两脚依次过杠练习;强调双脚用力蹬地,收腹,举腿;提示学生回落时拉杠、收腹、控制身体;加强帮助一手托腿轻落,或垫高落地地面。)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
d.再次练习,解决难点
教师活动:老师巡视指导,观察学生技术动作完成情况。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老师之前给出的纠正方法改进技术动作,攻克动作难点。
【设计理由】通过再次练习解决技术动作的难点问题,熟练技术动作。
e.游戏:《我是体操小明星》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水平分成不同的层次进行游戏,讲解游戏规则(学生根据自己水平选择组别进行组内穿臂前后翻晋级PK赛),担任裁判工作。
学生活动:根据自己学习情况选择组别完成比赛,争取优胜。
【设计理由】游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更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也可以达到再次强化技术动作的目的。
31.(1)【参考答案】
连续纹样是相对于单独纹样而言的,它是以一个单独纹样(一个形象或者一组形象为单位的纹样)作有规律的重复排列,成无限反复的纹样。可按重复排列的方向分为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
一个单位纹样沿上下或者左右两个方向做有规律的连续重复,沿左右方向连续重复的称横式二方连续,沿上下方向的称纵向二方连续。其主要形式有散点式、接圆式、波线式、垂直式、斜线式、折线式、结合式。
四方连续指以一个单位纹样沿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作有规律的连续重复的排列,并可无限扩展的纹样。有三种组织形式:散点式、连缀式、重叠式。
(2)【参考答案】
知识与技能:了解图案排列方法及组织规律,能够独立创作简单的图案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赏析与交流,探究图案排列方法、重复的规律,学会设计具有形式美感的的连续图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观察生活中多种多样的图案,发现生活中的美,将艺术与生活紧密相连,从而培养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3)【参考答案】
活动一:看一看
教师出示“海底世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并回答:鱼儿外形相似,成群结队游动等。教师继续提问:鱼儿是怎样结队排列的?学生观察并回答:向上排列、向下排列等。
教师总结引出课题:除了能向上向下排列,还可以怎么排?向左?向右?接下来进入我们这堂课的学习一起深入探究。
【设计意图】美术课程关注文化与生活,具有视觉性,教师的提问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答问题。
活动二:找一找、议一议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大自然中有哪些是重复排列出现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空中飞翔的鸟、路边的树木等。教师总结:展示教室里的桌椅前后排列、凤戏牡丹等图片。
2.教师继续展示图片,并提问他们是怎样重复排列的?学生思考回答:向下、向上、向左、向右。教师引导学生实践,相同图形,变换排列方式,探究最终得到的形象相同吗?
学生实践回答。教师总结指导(改变方向、改变颜色):一个图形向左右、上下有规律地重复排列,就会形成一个新图形。
【设计意图】运用美术学习的常用方法,通过观察将生活实际联系到美术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活动三:做一做
1.尝试运用拼贴、绘画、剪贴等方法表现设计有重复规律的图案。
教师巡视辅导,鼓励学生尝试运用独特的排列方式进行排列与设计。
2.通过自评、互评、师评三种方式展评(构思、排列方式等方面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让学生动手完成美术作品的创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活动四:想一想
1.课堂小结:图案艺术与我们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有图案,图案来源于生活,而且能美化生活。希望同学们继续认真学好图案,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加美好。
2.课后用所学的知识创作一件作品,装点自己的房间。
【设计意图】将美术作品运用于生活实际场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美术学习的意义。
>>>点击购买:2020版教师招聘考试经典教材教育综合知识2000题
>>>点击购买:2020版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理论综合知识2本套
——推荐阅读——
招考信息--2021湖南教师招聘公告 职位表 历年分数线
备考资料--2021湖南教师招聘历年试题 备考资料
推荐图书--2021湖南教师招聘图书网课 笔试课程
辅导课程--2021湖南教师招聘网络课程 图书资料
资料大全--普通话备考资料 成师之路资料
湖南教师招聘考试网同步湖南华图招聘信息:2020湖南教师招聘考试教综之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卷2,报名时间:,请考生多加关注。更多关于2020湖南教师招聘考试教综之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卷2,湖南教师招聘考试的内容,请关注(湖南教师招聘考试频道/湖南人事考试网)!
(编辑:admin)华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