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9 08:43:40 湖南教师招聘考试网 //hn.huatu.com/ 文章来源:湖南华图
模拟试题一(初级中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和未选均无分。
1.课堂结束后,老师留下积累文学常识的课下作业第二天在组内分享。一下搜集的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B.“君与家君期日中”中的“家君”是古代谦辞,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C.《世说新语》是刘义庆撰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D.古文中,“而立”指三十岁,“不惑”指四十岁,“天命”指五十岁,“耳顺”指六十岁。
2.在学习《陋室铭》时,老师请同学们分享课下搜集的相关资料,下列不正确的是( )。
A.刘禹锡,字梦得 ,有“诗豪”之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B.作者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穷僻荒远的贬所度过的,大量作品都表现身处逆境而不肯降心辱志的执着精神。
C.“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
D.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
3.为扩大学生阅读面,增加学生阅读量,老师给同学们推荐了以一些外国文学名著的书单,书单中出现信息错误的是( )。
A.《哈姆雷特》——莎士比亚——英国
B.《伪君子》——莫里哀——法国
C.《浮士德》——歌德——法国
D.《巴黎圣母院》——雨果——法国
4.学生在阅读完冰心的《寄小读者》后,记录了相应的读书笔记在班级分享,读书笔记中提到:“在对母爱(及人类之爱)、童真、大自然的赞颂之外,还抒写了( )”。
A.对劳动人民的爱 B.对祖国的热爱
C.对光明的热切追求 D.对理想的热烈向往
5.为了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某高中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开展了一次以“文人失意与创作”为主题的讨论会,在讨论会上列举了一些文人的经典作品让学生借助知人论世的方法来参与讨论,以探讨文人的生平遭际与其创作的关系,下列不能说明“文人在失意或困境之中会促发优秀作品的产生”的一个作品是( )。
A.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B.杜甫《望岳》
C.关汉卿《窦娥冤》
D.屈原《离骚》
6.在学习文言文《桃花源记》时,老师提醒同学们要注意积累在阅读中遇到的文言常识。下列符合积累的含有通假字的句子是( )
A.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B.初极狭,才通人。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D.南阳刘子骤,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7.语文新课程把“听”和“说”两个教学系列合在一起,改为( )。
A.口头语言
B.口语训练
C.口语表达
D.口语交际
8.为帮助同学们形成正确的语感,老师请同学们收集常见的病句并做修改,放入自己的语言积累资料包。下列不可以放入资料包的一项是( )。
A.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日前表示,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约820余万人,就业形势严峻。修改:将“约”或“余”去掉一个。
B.当前,我国的科技事业已迎来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并重、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科技争鸣将成为常态。修改:在“争鸣”后加“现象”。
C.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是不是健全、是不是能接续传统又能吸纳新知,关键在于对自己的历史文化充满敬畏。修改:在“充满”前加“是不是”。
D.人工智能的出现,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好的事情,但我们也要学会如何去避免不受其伤害。修改:将“不”去掉。
9.新课标指出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一位老师在授课《济南的冬天》讲到“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一句的修辞手法时,引了相同手法多个句子,帮助理解,下列句子适合的是( )。
A.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
B.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C.那几双常见的旧靴子已经失去了孤高的气派,挤缩在单独的橱窗里了
D.小鞭炮如落雨的样子,从悬到长竿尖端的空中落到玩灯的光赤赤肩背上
10.一位老师在学习完《课程标准》后,记录了一些心得体会。下列选项中不合适的是( )。
A.阅读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与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
B.阅读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要扩大阅读面,要多读网上文章。
C.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与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D.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与默读,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11.一位教师在自己的授课反思中记录到:“今天的授课过程中综合采用了多种评价方法,在今后的授课中还要注意多鼓励学生……”下列选项中可能会出现在该老师的教学反思中的是( )。
A.适当的时候可以邀请社区人员也参与到语文课程评价中。
B.教师的评价不宜使用抽象肯定性评价如“真棒”“真不错”,应该细致明确说明学生回答的好在哪里,这样才能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C.否定性评价不利于呵护同学的自尊心,在课堂中应该少用。
D.评价学生时,应仅以老师的评价为准,其他的作为参考。
12.对下列教学导入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教学导入片段: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 师:(师举起双手,空无一物)我要给大家变出一件神奇的一物。这件衣服很漂亮。有的人见过说它美丽极了,凡是不聪明,不诚实,不善良的人都看不见这件衣服。 (师自行设计魔术手势,边在空中用手比划边说)变——变——变——,同学们,你们看见了吗?看,多么美丽的衣服,多么美丽的花吻,多美的色彩……请同学们说说看见了什么。揭示事实真相,对同学们的回答作出评价。
A.情境导入
B.问题导入
C.言语导入
D.动作导入
13.阅读《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按要求答题:
师:首先请大家明确两个学习重点:1、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2、朗读并背诵精彩的段落。
(投影:1、抓住景物特征写景;2、朗读并背诵精彩的段落)
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所表达的深情。
(师配乐背诵全文)
同学们,济南的冬天好吗?
生:好!
师:好在哪里?
生: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不象我们这里,呼啸的北风令人受不了。
生: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不象我们这里的冬天,即使有阳光,也是干燥的冷的厉害。
生:济南的冬天很温柔,水不结冰,倒还充满了绿意。令人不禁想到我们这里的春天。
(学生们发言很踊跃)
师:同学们太棒了,只听了一遍,就发现了这么多济南冬天的好处。
下列对该实录的评析错误的是( )。
A.该老师先出示学习重点,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应由同学把握本课重点。
B.授课过程中,老师善用投影、配乐。做倒了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C.老师问济南的冬天好吗,好在哪里?体现了教师的提问在层层深入地推进教学进程。
D.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展示各自的认识与看法,在听取他人的发言过程中,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认识。
14.阅读《爱莲说》教学实录。按要求答题:
师:本文是写莲花的,可是作者却在文中不惜笔墨的写了菊花和牡丹,以及喜爱这两种花的人,这样写有何用意?
生1:写另外的两种花是为了衬托莲花
生2:写着两种花是为了写两种人,就像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君子一样,写菊花是要写像菊花一样的隐逸者,写牡丹是要写像像它一样的世人,用这两种人来衬托作者。
师:你们都提到了“衬托”(板书:衬托),那老师想知道作者想要衬托什么?
生3:作者是想用这两种人来衬托作者的君子般的美德
师:你的回答语言不严密,能用人来衬托美德吗?
生3:我知道了,应该是用这两种人的生活态度来衬托作者的态度和追求
生4:我觉得还应该再具体一些,我认为作者是用陶渊明追求隐逸和世人追求富贵的生活态度来衬托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师:大家都说的不错。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的理解确实深刻了。
问题:该老师在教授过程中,所使用的及时反馈技能不包括( )。
A.重复
B.补充
C.评价
D.修正
15.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带有插图的教科书的教学效果要优于纯文本的教科书。从语文教材的构成来看,插图属于语文教科书的哪一个系统?( )。
A.助读系统
B.练习系统
C.范文系统
D.知识系统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小题20分,第17小题8分,第18小题12分,共40分)
阅读《江南的冬景》教学案例,完成第16题。
师:你最喜欢哪幅画面?(学生各自说出自己喜欢的画面,教师引导大家欣赏“冬雨农村图”。先让学生齐读第7节,初步感受画意)
师:这幅画面的主体是“微雨”,画面上有哪些景物?请在文中画出。
生1:长桥、远阜、树林、白雨、乌蓬小船。
生2:还有酒客、红黄、月晕。
师:请同学们看看这些景物中含有哪些色彩?
生:白、黄、黑、绿、红。等等。
师:老师补充一下,还有垂暮、月晕所体现的颜色,以及淡墨的背景。
师:这幅画面能产生怎样的一种意境?
生:悠闲。
师:很对。那你们说这像一幅什么画呢?(提示从国画的角度思考)
生:(齐答)水墨画!
师:很对。水墨画是国画的一种,讲究写意,这正像语文中的白描,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景物的特征。(板书:白描)
师:通过刚才大家对第7节的赏析,我们感到了郁达夫散文浓浓的画意,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5节,评点赏析“江南山野图”。
生1:本段主要写了芦花、红叶、乌桕树、草色成了赭色。
生2:我补充一下,还有桕子。
生1:这段主要写了红、乌、白、赭、绿等颜色。整幅画面充满生气,我觉得这也是一幅水墨画。
师:很好。老师补充一下,表色彩的还有“青天碧落”一词,整幅画面充满春意,确实也是一幅写意画。但问题是,本段除了用白描的方法粗笔勾勒外,有没有细笔描绘呢?
生:(读文思考后回答)有。本段第3句就用了细笔描绘的方法,写了“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的情形,观察非常细致。
师:这位同学不简单。确实是的,本段用了细描与白描相结合的方法,行文与第7段又有所变化,色彩也很丰富,充满了画意。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课文。(板书:细描画意)
(学生齐读课文,感受画意)
16.(1)谈一谈上述案例中老师教学的优点,至少三点。(10分)
(2)这位老师是怎么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手法的?给你什么启示?(10分)
案例:
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第17、18题
假如我们去春游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一年中最为美丽的季节——春天,悄悄地靠近了我们。看着万紫千红的世界,我不禁想踏入大自然,去领略一番春的魅力。
②假如我们去春游,我想去陶渊明文中的世外桃园。先在溪边,遥看桃林中“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樱缤纷”的艳丽景色;再入洞口,感受一下“豁然开朗”后的舒畅感觉。再与“怡然自乐”的“黄发垂髫”交谈一下快乐的心得。如果有幸,也许还能受到桃源中人的热情款待。
③假如我们去春游,我想去那充满农家气息的山西村。尝一尝具有农家特色的“腊酒”,“鸡豚”。听一听农家的“萧鼓”。看一看他们的“衣冠”。再欣赏一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神奇。
④假如我们去春游,我想去美丽的杭州西湖。在西湖上,看看荡漾的湖水,问她为什么能吸引住这么多大诗人、大词人的心,为她做世界上最浪漫的宣传。我希望我们去的那一天是朝晖夕阴该多好,可以一会儿看“水光潋滟晴方好”,一会儿看“山色空蒙雨亦奇”。
⑤假如我们去春游,我想去波撼岳阳的洞庭湖畔;我想去蔚然深秀的琅琊山上;我想去斗折蛇行的小石潭……
⑥假如我们去春游,我想去……
17.请从第②段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③段找出一处病句,分别改正。(8分)
18.请指出该习作的一个优点,并结合习作具体分析。(12分)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9小题20分,第20小题20分,第21小题25分,共65分)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第19-21题。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课文介绍:
该课文选自某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第三单元第十五课《唐诗五首》。
单元说明: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然山水,或清幽,或雄奇,或秀丽,均显造化之妙。深入其中,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引起无限的情思。古代诗文中有很多歌咏山水的优美篇章,阅读这类作品,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学习本单元课文,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反复通读,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富其中的情怀。注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学生情况:
八年级第一学期,班级50人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
19.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能抄原文,不可抄材料。(20分)
20.选择其中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断。(20分)
21.设计一个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研讨与练习。(25分)
同是春天,初春、仲春、幕春的景物各有不同。《钱糖湖春行》写的是初春景色,诗中哪些词语造露出这一点?品读下列诗句,想一想它们描写的景物分别属于春天的哪个阶段,说说你的理由。
1.带雪构初暖,含烟柳尚青。(适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2.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王堆《辆川别业》)
3.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常。(武元衡(春兴》)
4.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模山路中。(那谷《柳》)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二(高级中学)
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和未选均无分。
1.【答案】选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选项C有误,《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出版的图书,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选项ABD均为正确。
故选择C选项。
2.【答案】选A
【解析】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苏洵、曾巩合称为“唐宋八大家”。并无刘禹锡。A选项说刘禹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说法错误。
故选择A选项。
3.【答案】选C
【解析】《浮士德》是德国作家歌德的作品。
故选择C选项。
4.【答案】选B
【解析】《寄小读者》,是冰心女士在1923年-1926年间写给小读者的通讯,共二十九篇,其中有二十一篇是她赴美留学期间写成的,主要记述了海外的风光和奇闻异事,同时也抒发了她对祖国、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故选择B选项。
5.【答案】选B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作品产生背景的了解程度,结合题干“文人在失意或困境之中会促发优秀作品的产生”的要求,可知答案选B,A选项《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所作,C选项《窦娥冤》产生的背景为元代,元代统治者为压制汉人,科举制时行时辍,文人失去晋身的途径,只得寄情于歌楼酒会,为歌姬创作元曲以谋生,关汉卿的《窦娥冤》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中产生。D选项《离骚》是在屈原被放逐之后所作。故答案选B。
故选择B选项。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即“通用、借代”,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其他类型的字代替本字。需要考生平时对通假字多归纳汇总,并熟悉常见通假字。C选项“要”通“邀”,意思为邀请。其他选项均无通假字。
故选择C选项。
7.【答案】选D
【解析】语文课程中口语交际融合了听与说,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A、B 、C选项,课标中均没有这种说法。
故选择D选项。
8.【答案】选B
【解析】B选项修改有误,此句应在“进军”后加“的新阶段”。
故选择B选项。
9.【答案】选C。
【解析】
A.比喻,把“蒙住自己的耳目的人”比作“井底之蛙”;
B.比喻,把“月光朗照”比作“酣眠”,“淡淡的云不能朗照”比作“小睡”;
C.拟人,靴子“失去了孤高的气派”拟人的情态,“挤缩”拟人的动作;
D.比喻,把“小鞭炮”比作“落雨”。
故选择C选项。
10.【答案】选B
【解析】新课标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B选项说要多读网上文章,但网上文章良莠不齐,学生也应该注意分辨,提高阅读品味。因此B选项错误。
11.【答案】选A
【解析】A选项正确,是可能出现在老师的反思之中的。评价的主体是可以多元化的,其中包括老师、同学、家长、社区等等。B选项,老师的肯定性评价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体的。C选项,教师要发挥好组织者引导者角色,当学生的回答不符合要求,老师应适度地给予否定性评价,并指出问题在哪。这样能提醒学生注意学习出现的问题。D选项,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而非仅以老师为主。
故选择A选项。
12.【答案】选B。
【解析】导入中老师没有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
故选择B选项。
13.【答案】选A
【解析】A选项,老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间出示本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是一种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是合理的教学模式。并非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BCD选项均为正确选项。
故选择A选项。
14.【答案】选B
【解析】A选项,重复只是重复是指教师把学生回答的问题全部或部分重新表述一遍。当两位学生都提到衬托时,老师重复并板书。体现了这一反馈技能。B选项,补充是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不全面、不深入,或没有完成而继续回答又有困难,教师适当加以补充。未体现。C选项,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判。老师说:“大家都说的不错。”能够体现老师的肯定评价。D选项,修正是学生学习行为出现偏差或错误,教师明确指出、加以纠正。案例中老师说“你的回答语言不严密,能用人来衬托美德吗?”体现了这一点。
故选择B选项。
15.【答案】选A
【解析】助读系统是指为帮助学生读解范文、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读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材料。课文中所配的相应的插图,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及记忆,避免单一枯燥的学习,是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故选择A选项。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小题20分,第17小题8分,第18小题12分,共40分)
16.【参考答案】
(1)①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案例中在带领同学们整体感知完冬景后,教师学生各自说出自己喜欢的画面,随后引导同学们先赏析第七节“冬雨农村图”,而后回到第五段赏析“江南山野图”。并没有逐字逐段进行分析,而是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真正做到了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②重视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情感和体验。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赏析冬景图时,循循善诱,并帮助补充启发体现了这一理念。
③新课标中强调对学生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要充分发挥定性评价的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之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生自信心。案例中,学生回答问题后,教材采用“很好”“这位同学不简单”这样的评价语,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使评价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起点。
(2)案例中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文中写作手法时,采用启发和类比的方法,由水墨画引向白描。并且在讲授相应方法时,做到了随文学习,并不是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
启示:白描和工笔这样的写作手法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如何深入浅出又便于理解地教授给学生对于老师来说同样是个难点。该老师采用的启发和以绘画做类比帮助学生理解相应手法,课堂也显得形象有趣。应向该老师学习。
17.【参考答案】
世外桃“园”改为世外桃“源”
落“樱”缤纷改为落“英”缤纷
病句:欣赏一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神奇
修改:神奇后面加上中心语“景色”
18.【参考答案】
作者畅想春游的美好体验,语言优美,主题明确,题目为假如我们去春游,全文围绕主题展开,段段扣题。在想象中畅游了桃花源、山西村、西湖、小石潭……作者笔下所体验的美景都是源自初中语文课本,可见作者能够自觉借助书本阅读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9小题20分,第20小题20分,第21小题25分,共65分)
19.【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
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本课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诗大意,并能说出作者创作的观察顺序。
2.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3.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用语言描述所见美景。
【依据】
(1)课标
第四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在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时,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据此要求,设定了上述目标。
(2)教材
《钱塘湖春行》选自八年级上第三单元,这是七言律诗,是作者被任命为杭州剌史,早春游湖时创作的,是一首描写钱塘江早春美景的著名七律。作者通过描写西湖早春旖旎动人的风光,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愉悦闲适之情和对钱塘湖春景的喜爱,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由此设置了本课的目标1与目标3。
(3)学情
初中的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应有了一定的古诗词阅读经验,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但是他们对于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掌握还不足。因此设置了目标2,以期提高学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20.【参考答案】
选择目标一:“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诗大意,并能说出作者创作的观察顺序。”进行片段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用多媒体出示西湖十景的图片,请学生试着用语言描述图片上的美景。
然后教师引题:“美景之所以美,是因为有好的诗句清晰细致地描述。那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中唐的伟大诗人白居易是如何描述美景的。”
2.用多媒体出示白居易个人信息如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太原(今属山西)人。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词不多,但影响后世甚大。有《白氏长庆集》。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3.用多媒体出示“律诗”的相关知识:律诗是一种中国诗歌体裁,体诗的一种,兴盛于唐。律诗对格律要求非常严格,每句有几个字就称几言,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称一联,共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首的颔联、颈联的两句是对仗句。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二、整体感知
提问:请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解释全文,并找出诗中所描绘景物的地点。
明确:从孤山寺的北面来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第一句作者即点明地点,即孤山寺北贾亭西。
(三)深入研读
教师继续设置如下任务,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回答:
1.本诗出现了哪些景物?这些观察景物是按照怎样的顺序?
明确:
描写了水、云、莺、树、燕、泥、花、草。这些景物大致可分为如下两组:
水、云、花、草——远景,静景
莺、树、燕、泥——近景,动景
总结:此处的观察顺序是由远及近再到远,由静及动再到静。
2.请同学谈谈对颈联的理解。
明确:“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两句是写远景景。因为近看看不到太多的花和草,只有远看,才能看到繁多而多彩缤纷,让人目不暇接的花,才能看到绿荫连绵犹如水一般的草。
3.这样写有何好处?请同学组内交流。请小组代表发言。
明确:从距离上讲,由远及近再到远,突出了景观优美而丰富,远近四处都是美好的景色,也侧面写出了景色太美让人目不暇接的感受;从动静上讲,由静到动再到静,体现了观察的真实性,远处的景观体现静态的美感,近处的景观鲜活生动,符合真实生活的逻辑;远近结合,动静交叉,使整首诗既富有整体上的画面美感,局部又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既描述了美景,又写实地体现了客观存在,呈献给读者一副非常真实,具体的西湖春景图。
四、品读诗歌
有感情的朗读全诗,体会画面美。
五、拓展延伸
教师再次用多媒体出示“西湖十景”的图片,请学生任选一张再次进行口头描述,注意描述的顺序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可使用一些修辞增加画面的真实感,遣词造句是否有美感又富逻辑。
六、小结作业
总结文章内容,请同学将上述口头描述写成一篇200-300字的习作。
21.【参考答案】
1.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这首《钱塘湖春行》写的的是么季节的景色?具体是初春、仲春还是幕春?为什么?
要求:同桌交流。举手回答。
明确:《钱糖湖春行》写的是初春景色。从“早莺”“新燕”“浅草”等词中可以知道此时春天刚至。是初春。
3.PPT出示诗句:
(1)带雪构初暖,含烟柳尚青。(适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2)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王堆《辆川别业》)
(3)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常。(武元衡(春兴》)
(4)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模山路中。(那谷《柳》)
并介绍:同是写春天,这些诗歌写的是春天的什么时节?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要求: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小组代表发言。
明确:
(1)初春,乍暖还寒时候(梅尚带雪;柳叶初长,如烟似雾);
(2)仲春(春雨初降,绿意正浓,桃花盛开);
(3)暮春(杨柳已成荫,残花已落尽,群莺已乱飞);
(4)仲春(山中杏花、桃花盛开)
>>>点击购买:2020湖南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学科专业知识+历年真题
>>>点击购买:2020湖南教师招聘语文学科考前必做1000题
——推荐阅读——
招考信息--2021湖南教师招聘公告 职位表 历年分数线
备考资料--2021湖南教师招聘历年试题 备考资料
推荐图书--2021湖南教师招聘图书网课 笔试课程
辅导课程--2021湖南教师招聘网络课程 图书资料
资料大全--普通话备考资料 成师之路资料
湖南教师招聘考试网同步湖南华图招聘信息:2020湖南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学科之模拟试题(一),报名时间:,请考生多加关注。更多关于2020湖南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学科之模拟试题(一),湖南教师招聘考试的内容,请关注(湖南教师招聘考试频道/湖南人事考试网)!
(编辑:admin)华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