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湖南公务员面试考试必知:名言警句汇总(2)
2011-04-03 11:50 湖南公务员考试网 http://hn.huatu.com/ 作者:华图教育 来源:华图教育
二、奉献
(一)引经据典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陶行知
我不配做一盏灯,那就让我做一块木柴吧!——巴金
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了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回报。——泰戈尔
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多有贡献。——白求恩
奉献乃是生活的真实意义。
——阿德勒(奥地利心理学家)
对人来说,最大的欢乐,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着名教育家)
太阳之所以伟大,在于它永远消耗自己。——谚语
(二)经典事例
1.悬崖小学的支教夫妻
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是凉山北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村民上下绝壁都要攀爬5架木制的云梯,进出极为艰难。就是在如此艰险的环境下,从汉族地区来的李桂林、陆建芬夫妻扎根这里18年,共培养了六届学生共149人,其中有22人是从外村慕名而来的,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彝寨,为村民走出彝寨架起"云梯"。
正是这对平凡夫妻的无私奉献,才让这个过去的"文盲村穷山村",现在成了"文化村"。他们为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获选为200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点评】
李桂林、陆建芬的事迹说明,公务员工作要讲奉献、要向人民负责,这不能是一句空话,而是信念、毅力与行动的结合,奉献也要知行合一。
感动中国颁奖词: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2.林秀贞:30年赡养6位孤寡老人
林秀贞是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一个普通农民,但是他却三十年如一日像女儿一样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她给智障老人喂饭;给大小便失禁的老人换洗尿布;为去世的老人送终……被她赡养悉心照料的孤寡老人,度过了幸福的晚年,享年都超过了八十岁。林秀贞在当地带头创办个体企业,她先后向8位残疾人传授了玻璃钢和橡胶生产技术,并在自己的企业为他们安排就业岗位,还帮助他们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同时她还热心乡村教育事业,先后出资4万多元帮助乡村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还资助本村和邻村14名贫困家庭子女步入大中专院校,救治并收养了一名出生仅40天的患病弃婴。
她为这些毫无血缘关系的人的默默地奉献着,他的精神感动了身边的人,也感动了整个中国,在2006年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
【点评】
林秀贞是党的先进性的忠实践行者,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模范实践者,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优秀建设者,她以服务为荣、以奉献为荣,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点滴滴平凡事做起,将全部感情倾注给了他人,社会主义荣辱观已经内化为她自觉的道德追求。林秀贞的事迹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感动中国颁奖词:用30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富人做这等事是慈善,穷人做这等事是圣贤,官员做这等事是本分,农民做这等事是伟人。这位农妇让九州动容。
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
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
以民为本
一、民生
(一)引经据典
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管子》
(注释:百姓治理得好,国家就巩固,百姓搞乱了,国家就会面临灭亡的危险。)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左传》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尚书》
(注释:美好的品德,表现在善于治理政事上,治理政事重要在于教养民众。)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司马迁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魏征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白居易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王廷相(明代文学家)
(注释:国家能治理的太平,在于人民生活富裕;国家能够和平安定,在于人民心情愉悦。国家能够重视德行,在于人民品德正直。)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郑板桥
(二)经典事例
1.温总理为农妇讨薪
2003年10月24日,割猪草的熊德明在自己家门口,见到了来到三峡库区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总理询问了她和其他村民很多民生问题。当总理问到村子里有多少人在外地打工,有没有欠钱的事时,天性耿直的熊德明在其他人都沉默的情况下鼓起勇气说出了一句话:丈夫在外面打工时有2000多元的工钱被拖欠了一年,影响了孩子们交学费。熊德明没想到,因为他的这一句话,温总理亲自为她追讨工资,被拖欠的工资当晚就送到了她的手上。她更没想到的是,就因为这句实话,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前所未有的关注,一场"讨薪风暴"展开了。
【点评】
总理为农妇讨薪的事件是近两届政府执政基调的集中体现,即关注民生、注重公平、求真务实。因此这一事件具有很强的论证力度,在回答时事政策、社会热点、政治理论等相关问题时是很好的论据,也是解读民生、公平等问题非常好的切入点,考生要细细领会其中的内涵。
2.温总理救助白血病患儿
河北张家口农民李贵树夫妻的两岁白血病患儿小李瑞是幸运的。2009年2月16日,就在他们一家因凑不齐2160元检查费正准备乘火车离津返家时,幸运地遇到了正在火车站考察的温家宝总理。在总理的指示下,当日下午,小李瑞入住北京儿童医院接受治疗。国务院工作人员还为患儿捐赠1.5万元现金。其实温总理每次深入基层考察中总能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因为总理会在当地安排之外进行察看,总会发现或遇到一些不在计画之中的事情,从而了解到更多丰富情况,有的甚至连基层官员也未必都清楚。试想,如果不是温总理来到火车站,走进候车室的旅客当中,要不是他发现并上前了解情况,小李瑞面临的困境又如何摆脱?正是有了温总理这样心中始终揣着人民利益的人民公仆,有了他对群众无微不至的关怀,才有了火车站这感人的一幕。
【点评】
温总理对白血病患儿的救助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民生的重视与关注,具体的又可以涉及到医疗、社会保障、增强执政能力等问题。考生在运用这段材料时应当多角度思考、灵活运用,一方面要看到总理表现出的公仆精神和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另一方也要认真思考其中体现的各种民生问题的产生原因、解决方法,不能只就事论事。
心中为念农桑苦,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
天下顺治在民富,__________________。
(——王廷相)